返回
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公益诉讼 | 马龙检察:“刑事追责+公益诉讼”双管齐下,守护生态安全
  • 发布日期:2025-10-20
  • 来源:珠江网
  • 阅读量:38

10月16日,马龙区人民检察院联合马龙区人民法院在犯罪行为发生地公开开庭审理一起非法狩猎案件。该案同步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检察机关通过“刑事+民事”协同追责的方式,既严惩犯罪行为,也追偿生态损害,同时邀请当地居民参与旁听,以“看得见、听得懂”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筑牢生态保护法治防线。

庭审中,检察机关围绕两重诉求展开:在刑事部分,详细出示被告人非法猎捕野生鸟类的犯罪证据,阐释其行为对当地生态平衡的破坏及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在民事公益诉讼部分,明确指出被告人的行为造成了野生鸟类资源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条款,要求其承担生态损害赔偿责任,用于受损鸟类栖息地修复与生态保护工作。

在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环节后,检察官结合案件细节开展针对性教育,一方面对被告人耐心释法,告知其“捕鸟不仅是犯罪,更要为生态破坏买单”,引导其深刻反思自身行为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危害;另一方面向旁听村民,结合当地发生的零星捕鸟现象,用“身边案”解读“身边法”,讲解野生鸟类在生态链中的作用、非法狩猎的法律后果及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呼吁大家主动抵制捕鸟行为,积极参与鸟类野生动物的保护。

最后陈述环节,被告人当庭认罪悔罪,对自身行为的违法性、危害性及需承担的双重责任有了深刻认识。此次“家门口的庭审”,将刑事追责、民事公益保护与法治教育深度融合,既让村民直观了解非法狩猎的法律后果,也清晰传递“破坏生态必担责”的司法导向,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参与鸟类保护、守护家乡生态的意识。

下一步,检察机关将持续聚焦生态环境保护,深化“刑事检察+公益诉讼检察”协同发力模式,加大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打击与生态追偿力度,推动形成“人人爱鸟、人人护鸟、人人守生态”的良好社会氛围,为辖区生态安全提供更全面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