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陆良县人民检察院“法治副村长”带领检察官团队,将一堂题为《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常见犯罪解析》的法治课送到乡村党员代表身边,以“检察蓝”特有的专业力量,为基层治理注入法治新动能。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但群众身边的‘小案’往往牵动人心,是治理成效最直观的体现。”授课检察官开宗明义,聚焦基层治理的痛点和难点。课程内容并非宏大叙事,而是精准锚定村民身边易发、多发的法律风险点:“摩托车也是车,酒后驾驶一样入刑!”针对农村频发的危险驾驶案,以真实案例破除“摩托车酒驾不算事”的误区。“土地界限起纠纷,动手伤人变刑案” 解析因宅基地、田埂界限等引发的故意伤害案件,强调依法维权的重要性。“养老钱、救命钱,非法集资专盯它”。 揭露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的非法集资、诈骗陷阱。
这场深入浅出的法治课,正是陆良县人民检察院推行“法治副村长”制度的生动实践。检察官们不再局限于坐堂办案,而是主动下沉,担任乡村的“法治参谋”。检察官们肩负多重使命。
课堂上,检察官采用“身边事+法条解读+后果警示”的模式,用方言俚语剖析案例,枯燥的法条瞬间变得鲜活可感。“过去遇到难缠的事,要么硬扛,要么凭老经验解决,有时反而更糟。今天明白了,法律才是硬道理!党员更要带头守法、用法。”老党员刘大爷课后感慨道。
这堂扎根于刘家村的法治课,是检察机关能动履职、服务基层治理大局的缩影。它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新时代检察力量正以更主动的姿态、更接地气的方式,融入乡村治理体系。重心下沉,服务前置:从“等案上门”到“送法进村”,让检察服务触手可及。精准滴灌,靶向治理:聚焦基层治理中的突出法律风险,提供定制化法治产品。赋能骨干,示范引领:抓住党员群体这个关键少数,发挥其在乡村法治建设中的引领作用。